close
瞬間 凝結的美好

Splash sculpture 雕塑四個部分



【特派記者/譯:小鹿 編譯:Mark】
21米高的”Splash”的雕塑品 (就是水滴啦 ) 是由Program Colletive 集團 及 Pere Gifre (設計師) 利用流體力學的模擬系統 由原始 Program Collective集團所屬工程師 Mona Kim, Todd Palmer, Olga Subirós and Simon Taylor等的概念創造出來的。

Splash的結構測量是由AMATRIA的工程師Jose Maria Velasco 及 PQC的建築式樣依據PROGRAM COLLECTIVE經電腦運算3D模擬水漥飛梭的瞬間。

此形成於135獨立水珠的雕塑,代表萬有引力對水產生的作用力,使無形的力量作出最美展現於每一單位的水分子上,且以模形形塑了每一滴水觸及地表的瞬間。

























類似概念創造發想



發光的恆星在星雲反射恆星所發出的光茫


















球體穿過水幕










龍卷風(蕈狀雲)














延申閱讀-現代水簾洞


2008年6月14日至9月14日,西班牙城市薩拉戈薩(ZARAGOZA)將舉辦主題為“水與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博覽會。此次世博會是介於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兩個注冊類世博會之間的專業類世博會.薩拉戈薩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是阿拉貢自治省省會,面積 17.252平方公裡,人口65萬。薩拉戈薩位於馬德裡到巴塞羅那的中間位置,西班牙最大河流——埃布羅河流經該市,交通方便,基礎設施良好。薩拉戈薩世博會將為各國提供一次展示各自對世界水文化創新貢獻的獨特機會,主要展出與“水”有關的產品,如水力發電設備、節約用水設備、淨化水設備,以及有利於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設備等。薩拉戈薩世博會是經國際展覽局批准的一屆認可類世界博覽會,主題是“水與可持續發展”預計將有8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觀眾將達800萬人次。




"水建築"亮相


用水寫字(Expo Zaragoza 2008)

能想像到以後的建築物不再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是完全由水做成的嗎?目前美國科學家正在研究這樣特殊的水建築。據悉,在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上,觀眾就將近距離感受這樣奇特的建築。在西班牙薩拉戈薩世界博覽會上,現場觀眾將會看到一座獨特的建築:牆面由噴湧而出的水流組成,而內部結構與正常建築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咖啡廳、展覽空間,頂部照明設備等同樣存在於水建築中。"水牆"還是一個巨大的"顯示器",其水流來自於數千個小噴頭,噴頭通過由電腦控制的傳感器進行開關和速射,圖像和文字在水牆上清晰可見。傳感器還可以感應到某個不斷靠近的物體,並自動拉開水幕以便讓其通過。當觀眾從外面靠近水建築的時候,電腦傳感器會自動改變水流形狀,水牆忽然出現一道門,觀眾穿門而入之後,傳感器則會將“水門”關上。

水柱噴頭


更讓人稱奇的是,這棟占地5400平方英呎的“大塊頭”建築可以在頃刻間消失不見,它的屋頂可以從16英呎的高處迅速降至地面,從而完成神奇的變身。其中的奧秘是大樓的頂部有一個薄薄的水層,這個水層在巨型活塞的推動下可以上下浮沉。提出這一設計理念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建築師們表示,這個"水建築"堪比"水晶宮"、"白城"等世界博覽會歷史上最具特色的建築,估計造價為 300萬美元。整棟建築由意大利都靈一家建築公司、一家英國工程公司和法國園境師的共同努力設計建造。有研究人員表示,這座建築向人們展示了"數字水"可能成為一種新型媒體。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卡爾洛‧拉蒂說:"近年來建築界的一個夢想便是設計出可變形、交互式、動態的建築。如果你利用磚等傳統材料實現這一夢想,難度一定很大。"薩拉戈薩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水和可持續發展"。拉蒂指出,這棟建築全部採用循環水,從而提供一種蒸發冷卻的效果,不需要空調來降溫,如此一來,這一設計便打上了環保的烙印。拉蒂表示,即便其它建築的牆面不能全部由水構成,但它們的未來結構應該採用"水亭"的目標,即"利用好每一個元素,不浪費一點兒資源。"



現場實景







後記
在:小鹿看完 Torre Del Agua 後
對這個: Water Tower 充滿了興趣
深深覺得這篇文章值得探討
於是發揮了在唸研究所時寫作論文的態度和精神
對Splash(就是主角: 水滴的名字)作了一些research,由於Water Tower 是在西班牙
在search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小困擾 ---> :小鹿不懂西班牙語
也請同事及Google Language Tools 的協助 及 Mark (原作者)用心的編撰下
另外生出了這篇和小鹿炊事場無直接關係卻在視覺及心靈上很享受的文章.

Information retrieved from:
IKONIC ARTS
Youtube
Goog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