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州的延伸四國之聯結-明石海峽大橋


明石海峽大橋是連接日本神戶和淡路島 あわじしま之間跨海公路大橋,它跨越明石海峽,是目前世界上跨距最大的橋樑及懸索橋,橋墩跨距1991米,寬35米,兩邊跨距各為960米,橋身呈淡藍色。明石海峽大橋擁有世界第二高的橋塔,高達298.3米,僅次於法國密佑高架橋(342米),比日本第一高大樓橫濱地標大廈(295.8米)還高,甚至可與東京鐵塔及法國艾菲爾鐵塔相匹敵,全橋總長3911米。
此橋1988年5月動工,歷時10年,耗資5000多億日元,於1998年4月建成通車,其間經歷了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的考驗。在近150年發生一次大地震中,此時明石海峽大橋已完成了安裝階段。阪神大地震的震中雖然距橋址僅4公里,但大橋安然無恙,只是南岸的岸墩和錨錠裝置發生了輕微位移,使大橋的長度增加了約1米(大橋原設計長度為3910米,主跨距1990米),此無疑是一次結構實力展示。
緣起、挑戰
後記
形式: 三跨徑雙支柱鋼纜吊橋。
全長:總長度3,911米。
橋梁總長:1,991米(世界上最長鋼纜吊橋)。

橋墩主塔:塔身高: 297.2米。
橫斷面尺寸: 16.5米× 8.3米。
總重量: 25,000噸。
橋梁(面)主體:大橋主梁材質:強力鋼架。
橫斷面尺寸:高度35.5米×寬度14米。
使用鋼材:約20萬噸。
總體混凝土使用量:約1420000立方米。
電纜:材料:耐米的鋼絲。
線材:直徑φ5.23mm。
拉伸強度: 180Kgf/mm2 (每單位的承載能力為3.9噸)。
使用量: 36,830束。
( 一束鋼纜為127條鋼絲線組成)。
( 一條鋼纜290束即為36,830條鋼絲線組成)。
一束鋼纜直徑: 67.99毫米。
一條鋼纜直徑: 1122毫米。
上最大拉伸強度為570000噸。
鋼絲線使用總數:約30萬公里(約可繞地球超過7.5圈)。

主塔結構(橋墩):鋼沉箱:注水使其沉入海低再填充混凝土。使用為強化特殊混凝土。
尺寸:直徑為80米×高70米形狀似一個巨大的甜甜圈(相當甲子園棒場大小)。
岸上基座:直徑85米,深度為巨大的圓形結構63.5米,約使用35萬噸混凝土。
抗震係數:耐震級數為8.5 (150年一次大地震)。
耐風係數:耐風級數為80米/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