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博覽會(萬國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World's Fair),又稱國際博覽會及萬國博覽會,簡稱世博會、世博、萬博,是一個具國際規模的集會。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範疇的成果。
意義
舉辦世界博覽會的目的,是透過一個國際性的展覽平台,使參予的國家在主題上得到廣泛的聯絡與交流。世界博覽會是對當時社會文明的智慧的一種記錄,和對未來的前瞻。
不過並非每一屆世界博覽會都成功地表達強烈的主題色彩,許多世博會都變質成為了大型博物會館的基調,展覽會的一些令人驚嘆的新奇展品,便成為了永久珍藏。
舉辦歷史
世博會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到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予的人員愈來愈多,影響範圍愈來愈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Expositions)。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在1851年於英國倫敦舉行,當時英國國勢全世界最盛,英國便希望透過一個大型的展覽,去顯示其國力。英國人自豪地把這次大型市集會稱為「偉大的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在展出的約10萬件展品中,蒸汽機、農業機械、織布機等推動工業革命的機械引人矚目;而這些當時嶄新的展品,會後便成為兩個博物館的展品作為博覽會的展品基礎:包括在1852年成立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和1853年成立的坎星頓科學技術博物館。初時的世博會多以大眾化的綜合博覽為主題,例如慶祝某個國家成立百週年、法國大革命100年紀念等。到了近代,隨著科技的進步,舉辦世界博覽會亦趨向專業博覽模式,去探討新科技和生活的關係。
而且,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多數以當時的科技成果,來配合當時社會氣象的需求。例如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的世博會,多數博覽會的中心思想是「和平」、「建設明天」;到了接近21世紀,環境保育的議題亦成為了當時的世博會上關注的焦點。
世界博覽會沒有規定多少年才可以舉辦一次,不過,正式提出申辦要求不得早於設想中的世界博覽會開幕日子的前9年。基本上需要由申辦的國家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世界博覽會申請書,提出舉辦時間和具體主題內容,由國際展覽局於成員國大會上透過投票表決。當申辦國成功申請後,便由該主辦國作統籌,別國亦可以透過邀請參予世界博覽會,以達至不同的國家可以在世博會這個大平台,去相互交流文化、科技,為全世界明天的進步出力。而主辦世界博覽會的國家/城市亦會高度重視這項大事,因為這是展示國家富強的一個指標。
主辦世博會的周邊效益
一般來說,主辦世界博覽會的國家可以得到以下的好處:
1.主辦國可以把自己的產品和科研成果向來觀賞世博會的海外人士推銷,推動國際市場,發展國際貿易和科技合作。
2.主辦國可以透過舉辦這項國際性活動,從而提高本國地位。
3.經濟貿易上得到大躍進。
4.透過各國於博覽會平台交流先進科技,可讓主辦國和參展國均擴闊視野。
5.主辦城市可以從營運博覽會而加快城市建設。
展望
2010年世界博覽會將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政府由2001年5月申請,到2002年12月被通過申辦成功,2010年舉辦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需要耗費用近10年的時間去籌備實現博覽會的夢想。
何謂是世界博覽會?
西元一七九八年,法國總統拿破崙稱霸西 方,只有英國不臣服於他,於是拿 破崙想了一個法子,對英國施展壓力。他在巴黎舉辦了 一場博覽會,邀請各國提 供各種工商業產品一起展出,只要有比英國展品好的,就可以獲 得獎賞。展出的 結果非常熱絡,接著,漸漸有各種國際性的展覽會推出。各國積極的競爭情 形, 無形中推動了全世界工商業的進步。
第一屆萬國博覽會
一百五十年前,西元一八五一年,由英國主辦 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倫敦 舉行。當時正是英國的工業化全盛時期,居世界之冠。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 阿爾貝特親王,建議舉辦一場展覽會表現文明進步與世界開放 ,工業化取代重 商主義。維多利亞女王答應以海德公園為博覽會的 場所,由知名設計師約瑟夫 ‧帕克斯頓設計了一座三十三尺高的水晶宮殿作為展覽場,打破了當時的空間概 念,人們可以從四千公斤玻璃築成的透明牆外,看見裡面的展品。當時展出的是來自四十個國家的兩萬件以上展覽品,其中包括機 械織 布機、巨型望 遠鏡、水壓機、除草機等等,這次展出是人類機械化的呈現,更證明了人類的發 明精神與能力。這一次的展覽會,吸引了六百萬名的觀眾。
國舉辦世界博覽會情況:
自1851年第一次世界博覽會至今,世界上共舉辦了38個世界博覽會(不包括國際展覽局認可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和若干屆參與程度較小的專業世博會),平均每4年舉辦一屆。舉辦世博會需要鉅額資金投入,在組織能力、基礎設施和環境及對參展國家提供資助等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舉辦國要有能夠邀請到世界主要國家來參展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實力。所舉辦的世博會要有優惠的展出條件、完善的服務設施和其他特色。因此,舉辦世博會的基本上是歐美經濟發達國家,在經濟上取得飛躍發展的新興國家也往往通過爭辦世博會來展示、體現和確認這一飛躍。
1、美國:舉辦13次世博會,高居榜首,但目前已退出國際展覽局。
美國於1853年在紐約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隨後又於1876年(費城)、1893年(芝加哥)、1904年(聖路易斯)、1915年(舊金山)、1926年(費城)、1933年(芝加哥)、1939年(紐約、舊金山)、1962年(西雅圖)、1964年(紐約)、1974年(斯波坎)、1982年(諾克斯維爾)、1984年(新奧爾良)共舉辦了13次世界博覽會,高居各國首位。美國是通過舉辦世博會受益最多的國家。1984年新奧爾良世博會組織者因財務危機而在博覽會結束前一個月宣佈破產,這是世博會歷史上唯一一次宣佈破產的世博會。此後,美國沒有申辦過世博會,也沒有參加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美國政府於2001年4月10日宣佈退出《國際展覽會公約》,2002年4月10日生效。
2、法國:對世博會情有獨鍾
法國分別於1855年、1867年、1878年、1889年、1900年、1925年和1937年在巴黎舉辦了七次世博會。法國還成功申辦了2004年塞納-聖丹尼“影像”認可類世博會,但後來放棄了舉辦權。
3、日本:第一個舉辦世博會的亞洲國家
日本於1970年在大阪首次舉辦了世博會-大阪“人類的進步與和諧”萬國博覽會。此後,日本又分別於1975年(沖繩)、1981年(神戶)、1985年(築波)舉辦了專業博覽會。日本將於2005年在名古屋的愛知縣舉辦專業性世博會。
4、其他國家
英國分別於1962年和1908年在倫敦舉辦世博會;比利時分別於1935年和1958年在布魯塞爾舉辦世博會;加拿大分別於1967年和1986在蒙特利爾和溫哥華舉辦世博會。
下列國家均舉辦過一次:
奧地利(1873年維也納)、荷蘭(1883年阿姆斯特丹)、澳大利亞(1988年布裏斯班)、西班牙(1992年塞維利亞)、義大利(1992年熱那亞)、葡萄牙(1998年裏斯本)、德國(2000年漢諾威)。
南韓作為新興經濟發展國家(當時自稱為發展中國家)首次於1993年在大田市舉辦了專業性世博會。
世界博覽會(World's Fair),又稱國際博覽會及萬國博覽會,簡稱世博會、世博、萬博,是一個具國際規模的集會。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範疇的成果。
意義
舉辦世界博覽會的目的,是透過一個國際性的展覽平台,使參予的國家在主題上得到廣泛的聯絡與交流。世界博覽會是對當時社會文明的智慧的一種記錄,和對未來的前瞻。
不過並非每一屆世界博覽會都成功地表達強烈的主題色彩,許多世博會都變質成為了大型博物會館的基調,展覽會的一些令人驚嘆的新奇展品,便成為了永久珍藏。
舉辦歷史
世博會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到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予的人員愈來愈多,影響範圍愈來愈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Expositions)。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在1851年於英國倫敦舉行,當時英國國勢全世界最盛,英國便希望透過一個大型的展覽,去顯示其國力。英國人自豪地把這次大型市集會稱為「偉大的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在展出的約10萬件展品中,蒸汽機、農業機械、織布機等推動工業革命的機械引人矚目;而這些當時嶄新的展品,會後便成為兩個博物館的展品作為博覽會的展品基礎:包括在1852年成立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和1853年成立的坎星頓科學技術博物館。初時的世博會多以大眾化的綜合博覽為主題,例如慶祝某個國家成立百週年、法國大革命100年紀念等。到了近代,隨著科技的進步,舉辦世界博覽會亦趨向專業博覽模式,去探討新科技和生活的關係。
而且,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多數以當時的科技成果,來配合當時社會氣象的需求。例如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的世博會,多數博覽會的中心思想是「和平」、「建設明天」;到了接近21世紀,環境保育的議題亦成為了當時的世博會上關注的焦點。
世界博覽會沒有規定多少年才可以舉辦一次,不過,正式提出申辦要求不得早於設想中的世界博覽會開幕日子的前9年。基本上需要由申辦的國家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世界博覽會申請書,提出舉辦時間和具體主題內容,由國際展覽局於成員國大會上透過投票表決。當申辦國成功申請後,便由該主辦國作統籌,別國亦可以透過邀請參予世界博覽會,以達至不同的國家可以在世博會這個大平台,去相互交流文化、科技,為全世界明天的進步出力。而主辦世界博覽會的國家/城市亦會高度重視這項大事,因為這是展示國家富強的一個指標。
主辦世博會的周邊效益
一般來說,主辦世界博覽會的國家可以得到以下的好處:
1.主辦國可以把自己的產品和科研成果向來觀賞世博會的海外人士推銷,推動國際市場,發展國際貿易和科技合作。
2.主辦國可以透過舉辦這項國際性活動,從而提高本國地位。
3.經濟貿易上得到大躍進。
4.透過各國於博覽會平台交流先進科技,可讓主辦國和參展國均擴闊視野。
5.主辦城市可以從營運博覽會而加快城市建設。
展望
2010年世界博覽會將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政府由2001年5月申請,到2002年12月被通過申辦成功,2010年舉辦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需要耗費用近10年的時間去籌備實現博覽會的夢想。
何謂是世界博覽會?
西元一七九八年,法國總統拿破崙稱霸西 方,只有英國不臣服於他,於是拿 破崙想了一個法子,對英國施展壓力。他在巴黎舉辦了 一場博覽會,邀請各國提 供各種工商業產品一起展出,只要有比英國展品好的,就可以獲 得獎賞。展出的 結果非常熱絡,接著,漸漸有各種國際性的展覽會推出。各國積極的競爭情 形, 無形中推動了全世界工商業的進步。
第一屆萬國博覽會
一百五十年前,西元一八五一年,由英國主辦 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倫敦 舉行。當時正是英國的工業化全盛時期,居世界之冠。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 阿爾貝特親王,建議舉辦一場展覽會表現文明進步與世界開放 ,工業化取代重 商主義。維多利亞女王答應以海德公園為博覽會的 場所,由知名設計師約瑟夫 ‧帕克斯頓設計了一座三十三尺高的水晶宮殿作為展覽場,打破了當時的空間概 念,人們可以從四千公斤玻璃築成的透明牆外,看見裡面的展品。當時展出的是來自四十個國家的兩萬件以上展覽品,其中包括機 械織 布機、巨型望 遠鏡、水壓機、除草機等等,這次展出是人類機械化的呈現,更證明了人類的發 明精神與能力。這一次的展覽會,吸引了六百萬名的觀眾。
國舉辦世界博覽會情況:
自1851年第一次世界博覽會至今,世界上共舉辦了38個世界博覽會(不包括國際展覽局認可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和若干屆參與程度較小的專業世博會),平均每4年舉辦一屆。舉辦世博會需要鉅額資金投入,在組織能力、基礎設施和環境及對參展國家提供資助等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舉辦國要有能夠邀請到世界主要國家來參展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實力。所舉辦的世博會要有優惠的展出條件、完善的服務設施和其他特色。因此,舉辦世博會的基本上是歐美經濟發達國家,在經濟上取得飛躍發展的新興國家也往往通過爭辦世博會來展示、體現和確認這一飛躍。
1、美國:舉辦13次世博會,高居榜首,但目前已退出國際展覽局。
美國於1853年在紐約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隨後又於1876年(費城)、1893年(芝加哥)、1904年(聖路易斯)、1915年(舊金山)、1926年(費城)、1933年(芝加哥)、1939年(紐約、舊金山)、1962年(西雅圖)、1964年(紐約)、1974年(斯波坎)、1982年(諾克斯維爾)、1984年(新奧爾良)共舉辦了13次世界博覽會,高居各國首位。美國是通過舉辦世博會受益最多的國家。1984年新奧爾良世博會組織者因財務危機而在博覽會結束前一個月宣佈破產,這是世博會歷史上唯一一次宣佈破產的世博會。此後,美國沒有申辦過世博會,也沒有參加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美國政府於2001年4月10日宣佈退出《國際展覽會公約》,2002年4月10日生效。
2、法國:對世博會情有獨鍾
法國分別於1855年、1867年、1878年、1889年、1900年、1925年和1937年在巴黎舉辦了七次世博會。法國還成功申辦了2004年塞納-聖丹尼“影像”認可類世博會,但後來放棄了舉辦權。
3、日本:第一個舉辦世博會的亞洲國家
日本於1970年在大阪首次舉辦了世博會-大阪“人類的進步與和諧”萬國博覽會。此後,日本又分別於1975年(沖繩)、1981年(神戶)、1985年(築波)舉辦了專業博覽會。日本將於2005年在名古屋的愛知縣舉辦專業性世博會。
4、其他國家
英國分別於1962年和1908年在倫敦舉辦世博會;比利時分別於1935年和1958年在布魯塞爾舉辦世博會;加拿大分別於1967年和1986在蒙特利爾和溫哥華舉辦世博會。
下列國家均舉辦過一次:
奧地利(1873年維也納)、荷蘭(1883年阿姆斯特丹)、澳大利亞(1988年布裏斯班)、西班牙(1992年塞維利亞)、義大利(1992年熱那亞)、葡萄牙(1998年裏斯本)、德國(2000年漢諾威)。
南韓作為新興經濟發展國家(當時自稱為發展中國家)首次於1993年在大田市舉辦了專業性世博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